超能“智多星” 监测好帮手
选择任意地点,轻点鼠标,输入两份不同时期卫星拍摄的遥感影像,变化区域自动显现并标记输出,这对于“智多星”来说,简直小菜一碟。
“智多星”是啥星?有什么作用?
▲ 左侧为2019年12月卫星遥感影像,右边为2020年6月卫星遥感影像,图中紫色区域代表标记的变化区域
看得快
工作效率是传统人工模式的3倍
古城长沙,星斗满天。2020年来,省厅着力构建自然资源“1+N”卫星监测体系,全省21.18万平方公里土地,都在卫星的“眼皮子底下”。
卫星拍摄是客观记录,欲知山水动静之变化,需要将不同时期的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对比,生成变化图斑,才能知道变化在哪里,变化有多大。
可以说变化图斑的提取,是对卫星拍下的所有照片进行的一次“质检”,让违法行为早发现快一步。
而要想“早发现”真正跑出“加速度”,变化图斑的智能提取成为必然。
于是“智多星”应运而生。
“智多星”不是一颗卫星,而是省第二测绘院通过将“遥感科学+人工智能+业务规则”相结合,自主研发的变化图斑智能提取系统。
卫星看得再广,它都能理得清。正如其名,它可以智能化地完成全省土地利用现状的全覆盖监测,全面、动态、及时、准确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,全面服务于我省自然资源“1+N”卫星监测工作。
“据统计,现阶段完成全省2米分辨率影像变化图斑提取需6小时,1米分辨率影像变化图斑提取仅需48小时,“智多星”智能提取效率是传统人工模式的3倍,有力破解了以往卫片执法时效性不强的问题。”省厅调查监测处负责人介绍说。
看得准
综合查全率达到80%
数据显示,2020年1月至12月,“智多星”智能提取全省变化图斑共计376855个,综合查全率、准确率均达到80%。
好眼力是怎么练出来的?唯熟练不破!
“智多星”在研发过程中,也是历经了足够数量的遥感影像变化区域的样本训练,才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到每期影像的变化。
▲ 图为一组遥感影像变化图斑样本示例,左侧为前时相影像,中间为后时相影像,右侧二值图的白色区域代表标记的变化区域,黑色区域代表未发生变化区域
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面部特征,基于人工智能的“刷脸”技术才能走进我们的生活。而耕地、园地、林地、河流等自然资源要素也一样,他们的影像纹理特征也带着自己专属的“DNA”。
“智多星”同样运用了人工智能。在多次的样本训练中,它准确地辨别和记住了不同监测要素的“面部特征”,可以捕捉到远比肉眼所能观察到的要素之间更细微的差异。
因此,当你在“智多星”系统中分别输入前、后时相的影像后,它就能自动快速发现变化图斑的位置,做到“定位”智能化;自动精准划定变化图斑边界线,做到“定界”智能化;准确识别典型地物类型、土地利用性质,做到“定性”智能化。
这一系列的智能化动作,也恰好印证了“智多星”构建的以“影像预处理—智能提取—图斑筛查与分类—边界半自动提取—统计分析”为主线的整套变化图斑智能提取信息化作业流水线的高效率。
用途多
为近20项专题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
前时相卫星遥感影像
后时相卫星遥感影像
外业核查现场图
滑动查看更多
“通过卫星遥感影像比对,哪里出现占用耕地建房行为,图斑变化一目了然。”省第二测绘院技术人员介绍说。
2020年8月份起,“智多星”在自然资源变化情况常规监测+违法用地、耕地数量、耕地使用、农民建房、无证采矿、生态保护红线等近20项专题监测中,都开展了智能提取实际应用。
变化图斑智能提取虽是卫片执法的第一步,却是重要环节。省第二测绘院利用“智多星”提取的变化图斑,通过智能方式与各类管理矢量数据和基础资料进行叠加分析,进一步去伪存真,结合外业核查,将“变化图斑”转变为“问题图斑”,进而生成“问题清单”,推送给相关处室局提出处置意见,形成“任务清单”,为“1+N”卫星监测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保障。
省厅调查监测处负责人介绍,有了“智多星”这个好帮手,全省卫片执法的工作效率和违法发现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。
数据显示,就今年上半年与去年下半年相比,全省新增违法用地面积下降47.8%,占用耕地建房面积下降85.9%,生态保护红线内变化面积下降78.7%,新增无证采矿面积下降93.6%。
这颗看得快、看得准
又智能、用途又多的智多星
你爱了吗?
资料来源:厅调查监测处 省第二测绘院
文稿:屈伟军 唐先龙
编辑:秦 梦
初审:万 波
审核:艾林书
往期 ·推荐
长株潭绿心中央公园规划设计工作部署会召开
省直机关举行文明创建“金点子·好创意”分享会
省厅赴湘江新区调研国土空间规划工作
湘吐“再叙”一家亲,两地自然资源干部综合研修班开班!